乡村振兴案例分享-产业兴农 |3. 康乐县牛羊产业发展典型案例
时间:2022-12-20
康乐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农牧交汇地带,位于甘肃省中南部,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,境内海拔1898-3908米,年均气温7.5℃,年降雨量625毫米,无霜期154天,国土面积1083平方公里,有回、汉、东乡等9个民族,其中少数民族占60.65%,汉族占39.35%,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县,是“三区三州”国家贫困县。
康乐县是以传统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县,具有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,境内气候湿润,光照充足,山青水秀,生态良好,自古就有“无牛羊不成家”的传统观念,养殖基础好,全县有天然牧场35.8万亩,完成新增人工种草面积4.62万亩,玉米种植达12万亩,可保证200万个羊单位充足的饲料。在畜禽改良、优质牧草种植加工等方面的科技含量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,畜牧养殖得天独厚,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康乐县按照州上打造畜牧百亿级产业总体布局,结合本县牛羊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、阶段性特点,制定了《康乐县乡村振兴牛业产业发展规划》和《康乐县2022年牛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》,在畜牧产业的主要做法是以下几个方面。1.优化牛羊产业布局。坚持因地制宜、适度规模的原则,着力构建“一群两园四基地”的产业布局。“一群”,即着力打造集农畜产品、繁育育肥、冷链物流、屠宰加工、产品展示、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;“两园”,即打造现代化西门塔尔牛母牛繁育园和肉牛肉羊育肥园。“四基地”,即打造肉牛羊良种繁育基地、牛羊育肥基地、畜产品加工基地和饲草种植基地。2.全面推进粮改饲工作。大力推广专用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和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技术,对新建标准化青贮池建设给予适当补贴。大力开发牛羊专用饲料,加快牛羊配合饲料普及推广。鼓励规模养殖场就近流转土地种植饲草玉米或紫花苜蓿,对流转土地种植饲用玉米达到条件的予以奖补。3.建立良种繁育体系。采取政府扶持、企业主导、市场运作的方式,大力实施良种工程,积极引进省内外优质品种资源,开展品种选育和改良,扩大优质良种群体规模。4.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。按照“标准化设计、规范化建设、精准化养殖、科学化防疫、制度化管理、无害化处理”的要求,实施“百千万”示范引领工程,发展适度规模养殖,支持标准化圈舍建设、饲草加工、养殖机械购置,扶持打造牛羊养殖重点村和标准化牛羊养殖示范户。采取租赁、入股等形式,盘活闲弃的养殖场。5.加大产业奖补力度。建立牛羊奖补激励机制,制定《康乐县支持牛羊产业发展(牛羊养殖)奖补办法》和《康乐县支持牛羊产业发展(饲草种植)奖补办法》,围绕粮改饲、良种引进、养殖机械购置、标准化示范养殖、新建规模化养殖场(小区)、青贮池修建等进行奖补。6.强化牛羊疫病防控。督促规模养殖场(户)和屠宰厂(场)配备相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,落实疫病自检、报告等制度。加强口蹄疫、布病、炭疽、结核等为主的疫病防控,完善牛羊疫病疫情应急处置方案,强化牛羊流通环节动物卫生监管,完善免疫、扑杀、无害化处理机制,防止疫情发生和蔓延。7.加强牛羊肉质量监管。加大对牛羊肉质量的检测监控力度,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,健全养殖档案管理。加强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,加大对使用违禁药品行为的查处力度,保证牛羊肉质量安全。8.培育壮大龙头企业。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,大力培育牛羊养殖龙头企业、养殖专业合作社、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,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,通过统一生产、统一服务、统一营销、技术共享、品牌共创等方式,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。积极推行“龙头企业+基地(合作社)+农户”发展模式,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养殖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中小养殖户专业化生产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9.延伸牛羊产业链条。规范牛羊交易市场经营秩序,加强牛羊肉加工配送、冷藏冷冻、冷链运输等流通设施建设。鼓励批发市场、大型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,减少流通环节,降低流通成本。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,推动产、加、销一体化发展,促进养殖、加工、流通等各环节利益合理分配。10.加强金融贷款支持。拓宽融资渠道,加大牛羊产业金融扶持力度,建立政府投资引导、企业投资为主、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。积极协调省州金融部门为牛羊规模养殖户提供贷款支持,加大规模养殖户、粮改饲企业(合作社)和龙头企业金融扶持力度,为牛羊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,撬动民间资本发展牛羊产业。鼓励发展自繁自育牛羊产业,金融贷款资金向基础母畜养殖企业(合作社)及养殖户倾斜。引导农户积极购买牛羊保险,增强抵御市场风险、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。11.强化科技创新推广。建立“科技特派员、企业技术员、普通养殖户的三级培训体系,整合县乡畜牧兽医和龙头企业团队技术力量,实施“十百千万”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培育计划,通过邀请省州专家教授集中培训、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,培育一批熟悉掌握牛羊养殖技术的农业专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。大力推广“五良”(良种、良舍、良法、良医)配套技术等先进实用的增产增效技术,促进畜牧产业生产方式转变。12.加强牛羊养殖风险防控。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在牛羊养殖过程全覆盖,对享受母牛和母羊奖补前必须购买农业保险,鼓励各养殖企业和农户在肉牛羊育肥过程中购买农业保险,降低养殖风险。1.2022年截止7月底,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1.63万头,出栏2.32万头,累计建成牛规模养殖场(合作社)167个,达到3头以上能繁母牛养殖户5142户,存栏5头牛以上规模户2468户,产值49750万元;羊饲养量达到31.47万只,出栏8.74万只,累计建成羊规模养殖场(合作社)52个,羊肉产量达到1748吨,达到20只以上能繁母羊养殖户1440户,产值10488万元;全县肉牛冻配点完成改扩建25个,推广种植优质饲用玉米3万亩,完成全株青贮饲草12万吨以上。2.预计今年康乐县将有3头以上母牛奖补户5000户,20只以上母羊奖补户1400户左右,总共需落实奖补资金4600多万元。目前正在奖补项目验收、审核工作。3.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,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,建立了2000头牛养殖示范基地,并和农科院、农校等科研院校合作进行品种改良,为群众免费提供信息、技术等支持,签订订单保障群众收益。集团已带动周边地区千头肉牛育肥基地25个、500头以上的肉牛育肥基地60个、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80多个,养殖户近万户,年可出栏育肥牛5万头。形成了以康乐县为中心,辐射兰州、定西、平凉、陇南、甘南、天水等地区的甘肃中部肉牛育肥加工产业带。1.对于发展畜牧产业,要根据本地地理条件、养殖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考虑,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发展规划、畜禽品种、政策扶持、实施措施等相关政策,不可照抄照搬。2.要采取多种措施,为养殖场(户)提供扶持、技术服务等,充分调动养殖场(户)的养殖积极性,只有养殖场(户)主动参与养殖,加上政府引导、扶持,双方共同发展,才能使畜牧产业稳定、持续发展。